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81|回复: 0

独钓寒江雪

[复制链接]

42

主题

0

回帖

92

积分

七彩新人

积分
92
发表于 2011-9-10 10: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蓑衣孤笠翁,
  ??独钓寒江雪。------江雪
  ??
  ??柳宗元此诗,脍炙人口,传唱不绝,我不知道别人观感如何,我却不堪喜欢。诗中以静灭绝寒之景,托出钓者清寒高洁,孤傲绝俗的形象,非常鲜明,也极为成功。但是,细细品味,全诗过于凄清,过于孤寂,过于冷傲,虽说不上顾影自怜,但肯定有种孤芳自赏心态。千山万径都是虚指,为了突出天地间一片绝灭,钓者卓然不群的外表下,其实掩盖着作者自我放逐,和心灰意冷的决绝之情。整个画虽脱俗出尘,但境界绝不是开阔明朗,钓者形象独特却不高大,独立却没力量。同是孤高,我喜欢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对待挫折,我喜欢王安石的“不怕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就算是苦闷,也要像陈子昂高唱“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仍抑压不住一股欲喷薄而出的悲愤和暗自涌动的热血。独立精神可贵,更可贵者是保持精神强健。
  ??
  ??柳宗元是以卓绝的山水游记大家的面目立文化史。我偏爱游记却对柳的游记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现在才知道是不太喜欢他文中流露的那种自伤自怜自弃的心态。柳的山水游记,确实达到了“漱涤万物,牢笼百态”的美学高度,让后人难以攀越,但终是欠胸襟,欠精神硬度,给人高度的艺术审美情趣却不能给人一种精神的感唤。试看最有名的《小石潭记》,开篇未见小潭,先闻水声,因声寻水,继而见潭,行文尽曲折之能事。写景状物绘声绘色,生动传神,可见观察之细,用笔之妙,描写之精。犹以写水之清却不着墨于水,而是借石之底、鱼之游、光之影来表现,匠心独运,别具一格。可谓先声夺人,又能渐入胜景,在几百字的小品中有此大境界,难矣。至此一个清幽怡人的的美景非常成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但是篇末对清冷寂寥的描摹和渲染,却流露出作者被贬后内心那种凄楚悲苦的心态,乐景写悲,固然感人,可是大大削减了自然美的吸力,甚至令人大感压抑,美景顿时失色。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安徽大学论坛 ( 皖ICP备11003929号-3 )

GMT+8, 2025-8-21 06:47 , Processed in 0.065049 second(s), 4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6-2025 安徽大学论坛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