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317|回复: 0

安徽大学2020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复制链接]

545

主题

165

回帖

1255

积分

版主

积分
1255

社区居民社区明星

发表于 2020-5-27 10:36: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组织申报安徽大学2020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通知


各院系:


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造就创新创业生力军,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关于组织申报2020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通知》要求,现启动我校2020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下简称“大创计划”)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设置


大创计划实行项目式管理,分为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


(1)创新训练项目是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


(2)创业训练项目是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角色,完成商业计划书编制、可行性研究、企业模拟运行、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


(3)创业实践项目是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采用创新训练项目或创新性实验等成果,提出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服务,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二、项目申报原则及流程


1.申报原则及要求


(1)项目本着“兴趣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的原则进行,重点面向二、三年级本科生。创业训练项目一般应由三年级本科生担任项目负责人;创业实践项目应由三年级本科生担任项目负责人。


(2)项目团队成员为全日制普通本科在读学生,成员基本稳定,专业、能力结构较为合理。申报者须学有余力,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科研精神和初步的创业能力,善于独立思考,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具备开展创业实践的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每个项目可以是个人或团队申请(不超过5人)。


(3)每位学生同一学年原则上只能参与一个项目,即:已获大创计划等立项的研究项目不再重复立项;已参与大创计划且未完成结项的同学,不得参与本次申报。鼓励跨学科、跨院系、跨专业的学生组成团队;跨院系成员的项目,由项目学生负责人所在院系申报。


(4)每个项目配备1-2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应具有较高学术造诣、较好创新性成果、热心教书育人、关爱学生成长。鼓励企业人员参与指导或共同担任导师。


(5)鼓励学生将开展大创计划与本科毕业论文研究工作相结合,学生可结合参加的创新创业研究等项目,拟定选题并开展本科毕业论文工作。


(6)项目预期成果需符合项目研究实际,能够在研究期内完成,结项时注明成果完成度。


2.项目选题具备的条件


(1)项目选题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理论意义或现实意义。鼓励面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理论和现实意义的选题,鼓励直接来源于产业一线、科技前沿的选题。


(2)选题具有创新性或明显创业教育效果。鼓励开展具有一定创新性的基础理论研究和有针对性的应用研究课题,鼓励新兴边缘学科研究和跨学科的交叉综合研究选题。


(3)选题方向正确,内容充实,论证充分,难度适中,拟突破的重点难点明确,研究思路清晰,研究方法科学、可行。鼓励支持学生大胆创新,包容失败,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教育文化。


3.在线申报程序


大创计划通过安徽大学实践教育综合服务平台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系统进行全流程在线管理,请各项目负责人和指导教师登录系统完成项目申报及审核,具体如下:


(1)学生填写立项申请


项目负责人于6月10日前在实践系统中填写《安徽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书》并提交,等待指导教师审核,操作方法见附件1;


(2)指导教师在线审核


项目负责人提交立项申请后,请及时提醒指导教师于6月13日前在实践系统中审核任务,操作方法见附件2。


(3)院系在线审核


为做好疫情防控形势下大创计划申报工作,此次项目申报采用全线上审核模式,不再要求各项目组提交纸质申报书。院系可在实践系统中实时审核指导教师审核通过的立项申请任务,请于6月14日前完成院系审核推荐操作。


请各院系严格落实线上审核推荐流程,按照《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法》(教高函〔2019〕13号)要求推荐立项项目及等级,其中推荐国家级项目应从推荐省级项目中遴选,且数量不超过推荐省级项目数量的1/3。同一指导教师每年指导国家级项目不超过2个、指导项目总数原则上不超过5个。


(4)院系提交纸质立项申报汇总表。请院系于6月15日下午17:00点前将推荐项目一览表报送至教务处实践教育科(63861232)。


4.项目评审


学校将择期组织专家对院系推荐的项目进行综合,并择优推荐为省级和国家级项目。


三、项目实施


1.项目研究时间


项目执行时间原则上为1年。立项学生需充分利用寒暑假及课外时间完成研究计划,不能占用课业时间,项目负责人必须在其毕业前完成项目实施。


2.项目实施


项目负责人要负责项目的整体推进,按照计划开展工作,加强团队建设和管理,加强与导师和管理人员的沟通联系,并组织好项目成员完成相关报告撰写等工作。项目负责人和项目内容原则上不得变更,特殊情况经院系和学校管理部门审批后执行。


项目启动后,根据项目进展情况,项目负责人应如实在实践系统中填写项目进度记录(不少于四次)和经费使用情况,大创计划经费应专款专用,项目组要在相关教师指导下,严格执行学校财务管理规定,凡报销材料与系统登记不一致的不予报销。


3.结项要求




须至少提交项目组学生独立或参与完成的一篇研究报告、或申请一项国家专利、或发表一篇相关论文、或制作实物成果;项目负责人在实践平台将项目进度、经费使用情况和项目成果填写完整,按结项时间提交结项报告和所有成员个人总结,指导教师和院系审核后,由学校统一组织专家评审,专家组评审合格后方可结项。


4.项目团队应积极参加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创新创业赛事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等活动。成果突出项目学校将酌情进行专项培训和定向孵化,优先推荐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


四、政策支持


经验收合格的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组每个成员可获得相应的创新创业教育分值认定和结项证书;优秀项目将优先推荐参加相关学术活动及创新创业大赛。



附件1:安徽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学生操作指南.doc
附件2:安徽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指导教师操作指南.doc





                                                                              教务处


                                                                         2020年5月25日

安徽大学论坛  安大论坛  安大家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安徽大学论坛 ( 皖ICP备11003929号-3 )

GMT+8, 2025-8-3 11:57 , Processed in 0.066910 second(s), 4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6-2025 安徽大学论坛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