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151|回复: 0

【新安晚报】三句箴言

[复制链接]

545

主题

165

回帖

1255

积分

版主

积分
1255

社区居民社区明星

发表于 2011-4-23 12:0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1-4-14   新安晚报 http://xawb.cn/xawb/html/2011-04/14/content_96058.htm

    大约九年前,我还在芜湖的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应用数理系读书时,十分喜欢看一些民国大学往事的著作,对那一代大学校长、教授们的风度与气魄倾心不已,参照于彼,便也很关注当代一些大学的校长们,于是很自然地就注意到安徽大学的校长——黄德宽教授。当时通过各种信息渠道,了解到很多关于黄德宽教授的掌故。我的感受是,相对于当下很多追求工具理性的高校行政管理者,黄教授的身上有一种十分稀缺的人文关怀与兼容并包的气度。

    当时我的专业虽然是数学,却对人文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或许少年情怀难免带有一些偏执,于是完全地沉湎到人文的世界里,除了广阅一些著作外,还在创作一部长篇小说。那时我曾希望藉小说的出版转学到安徽大学的中文系。春去秋来,冬至夏返,无数个夜晚,我一个人在学校的通宵教室里追寻着自己的梦想。剑走偏锋,不免付出代价,文学水平进展的另一面,是数学专业课程越学越差。2003年初夏,广东省出版集团花城出版社确定公费出版我的长篇小说《固都》的同时,我也因挂科过多而收到学校的退学通知书。转学安大的梦想至此破灭,我索性回到家乡的一所补习学校,由理转文,准备重新参加高考,考入自己梦寐以求的安徽大学中文系。

    小说出版后的第一年里,或许是过于兴奋,精力没有完全用于备考上,2004年的高考,我并没有考出理想的成绩。新世纪以来,安徽大学的办学质量和社会声誉都有了显著提高,分数线也随之增长不少。在这种情况下,我的分数便很难考入安徽大学。而退学、补习又使我蹉跎了不少岁月。在那个茫然的夏天里,我忐忑地给时任安徽大学校长的黄德宽教授写了一封信,坦述自己的经历,恳盼黄校长能够对我破格录取,并随信寄去了我的小说著作。

    信件寄出后的几天里,我的内心一直惶惶难安。一方面,我很希望自己的美梦能圆;另一方面,我又担心黄校长会批评斥责我那些年偏激糊涂的做法,甚至可能黄校长根本不会答复我。

    但几天之后,我的电子邮箱里收到了黄校长的来信。

    在信件里,黄校长坦言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高校无法自行破格录取,但是对于我这种追求理想的行为,他表示支持、鼓励和欣赏,并针对我的现状,给出了三句箴言:

    一、坚持自己的理想,无论暂时遇到怎样的挫折,都不要轻易放弃。

    二、脚踏实地,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继续努力钻研,不要自满。

    三、多参加社会实践,多向广大人民群众学习,在广阔的社会里锻炼、提升自己。

    最后,黄校长表示如果在其它方面遇见困难,可以来找他,他将尽最大可能地帮助。

    看完黄校长的来信,我久久注视着眼前的电脑屏幕。尽管破格录取已不可能,但是这封来信还是给予了我极大的勇气和动力,尤其是他给出的三句箴言,已经明确地表明了一位大学校长、一位人文学科的大家、一位教育家对一名偏才的态度、建议和指引。那个迷茫的夏天瞬间变得明晰,所有前行道路上的迷雾被扫除清荡,我所要做的,便是在这条坦荡大道上继续勤奋跋涉。

    这件事已经过去将近七年了。七年里,我时刻铭记着黄德宽教授赠予我的三句箴言,并且不断努力地践行着。七年里,无论在文学创作上,还是社会实践上,我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公费出版了第二部长篇小说《青春那么八卦》,成为安徽省作家协会的第一名大学生会员、第12届庄重文文学奖安庆市惟一推选人;在教育厅、团省委、省学联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安徽省十佳青年学生评选中进入前30名,获得安徽省第二届优秀青年学生荣誉称号……

    我时常会想起七年前那个垂头丧气的夏天,倘若当时黄校长没有回信鼓励,没有赠予我那三句箴言,真是难以想象我将如何的手足无措。

    2009年秋天,我来到安徽大学中文系攻读硕士研究生,在多年梦圆的同时,也亲身体验到安徽大学的精神独立、兼容并包的文化底蕴,近距离地感受到黄德宽教授的治校理念。多年来,我一直保持着对黄德宽教授的关注,关于他的新闻、他的言论我几乎从不放过。在他对“朱清时之困”的谈论中,在他对安徽大学精神传统的诠释中……都能让我感受到一位大学治校者的创新与坚守。随着科班训练后学术功底的夯实,我对黄德宽教授的关注视野也逐步扩展到学术的范畴,在拜读过他的《古文字谱系疏证》后,我才知道他的学术成就更加令人高山仰止。

    今天的黄德宽教授已经不是安徽大学的校长,而是履新成为安徽大学的党委书记。无论他是校长,还是书记,我都和广大同学一样,喜欢私下里称呼他为“宽哥”,因为在我们的印象里,他和学生交流时,既不见领导的威严,也没有学术的刻板。每次看见他,都是十分平易近人。

    去年秋天,我在龙河校区里看见他迎面走来,尊敬地向他喊道:“黄书记好!”他点了点头,回以和蔼的微笑。他或许不知道,这个向他打招呼的普通学生正是多年前他赠予三句箴言的那个少年。

    我回过身去,看见黄德宽书记的背影在夹道高大的梧桐树的映衬下渐行渐远,忽然想起清华梅贻琦校长那句名言:

    大学之大,非谓有大楼之谓也,乃谓有大师之谓也。
安徽大学论坛  安大论坛  安大家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安徽大学论坛 ( 皖ICP备11003929号-3 )

GMT+8, 2025-8-4 20:01 , Processed in 0.251986 second(s), 4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6-2025 安徽大学论坛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