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1393|回复: 0

把握职场中的距离“黄金点”

[复制链接]

531

主题

165

回帖

1227

积分

版主

积分
1227

社区居民社区明星

发表于 2012-4-12 12: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与同事相处的具体方法,美国职场管理学家黛安•特蕾西给出以下三个建议:
    1. 能够成人之美同事变成朋友,虽然这中间存在竞争关系,但也需要真诚相待,能够成人之美。比如,可以在适当的场合,恰如其分地夸奖同事的特长和优点,在单位树立他的形象和威信;当发现他有什么缺点或做得不对的地方时,应该私下里实事求是地指出,并帮助他一起来完善自己。

    2. 保持“安全车距”虽然交通事故的发生有多种原因,但要避免撞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注意车距。同样同事关系中,与他人保持距离是很重要的。公司是一个充满了明显竞争和利益冲突的场所,影响和干扰人与人之间亲疏关系的因素实在是太多了。在这种情况下和同事做朋友就要有“距离”意识,可以适当谈一些一般性的私事,加深同事间的了解,但不要涉及个人隐私,更不可说较浅言深的话。尽量少在同事面前抱怨和指责公司里的事。
    3. 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和同事做朋友,既有工作配合上的“公”,也有个人情谊的“私”,要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做到公私分明。无论你与同事的关系如何亲密,这都是你们私人之间的关系,是工作以外的关系,不应该对你们的工作产生任何的影响。
    团队的风格决定管理的距离,在管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刺猬定律”:在冷风瑟瑟的冬日里,有两只困倦的刺猬想要相拥取暖休息。但无奈的是双方的身上都有刺,刺的双方无论怎么调整睡姿也睡得不安稳。于是,它们就分开了一定的距离。但又冷得受不了,于是又凑到了一起。几经反复的折腾,两只刺猬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距离,又能互相取暖,又不至于刺到对方,于是舒服地睡了。

    这个故事给我们提出一个问题,那就是企业中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距离应该是多远呢?事实上,在同一家公司中,不同的团队风格有着不同的解释。
    问题解决型:这种团队通常并不一定要在一起工作,但他们可能每周抽出几个小时去讨论如何提高产品质量、如何增加销售业绩等组织上的问题,比如说项目小组或上世纪80年代在欧美盛行的质量圈。工作在这样团队中的管理者,平时并不需要较多的管理工作,通常他更关注领导者的权威、协调能力和决断力,并不在意组织中领导与成员的关系,他们更乐意于把领导与成员友好的关系看成是一种纯私人的交往。所以,这种团队的领导与成员关系可远可近。
    自我管理型:这种团队是当今较流行的团队。通用汽车公司、百事可乐以及很多互联网公司等都是推行自我管理团队模型的典型代表。这种组织通常具有很强的团队精神,但是也有其不完美的地方。相对来说,组织内部成员管理起来比较混乱,大家都觉得自己无权干涉对方,或这件事情不是由自己负责,所以不该过问。但如果你是这个团队上一层的管理者,你就要非常注意对这种团队的监控了,当然也包括授权工作。因为你的一举一动都可能让组织中成员感觉你对某人的偏爱。但同时,你又不得不和组织中部分成员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以便更好地了解到组织的一些决策和大家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并把这些情报类的资料作为日后管理和决策时的参考依据。所以在这样的团队中,管理者通常在表面上和员工保持近似相等的距离,但在私下,又不得不有所进一步交往。
    传统型:这种团队模式是我国中小型企业通常采用的模式。一名经理,配合几名主管(通常不超过4 名),然后每个小组在有5~10名的员工。这样的管理构架比较符合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思维。也可以说,大部分管理教材是为了这类型的组织而设订的。同时,这种组织相对来说也有较强的可控性。在传统型团队中工作的领导者要想搞好工作,应该与下属保持较为亲密的关系,这样容易赢得下属的尊重,下属在工作时也愿意从领导的角度出发,替领导考虑,并尽可能地把事情做好。但同时又要保持适当的距离,尤其在心理距离上,这样可以保持领导的神秘感,而且减少下属或下属与下属之间的胡乱猜疑,避免不必要的负面竞争。
安徽大学论坛  安大论坛  安大家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安徽大学论坛 ( 皖ICP备11003929号-3 )

GMT+8, 2024-4-20 16:35 , Processed in 0.036515 second(s), 4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6-2024 安徽大学论坛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