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85|回复: 0

国内企业管理中的误区

[复制链接]

13

主题

2

回帖

0

积分

游客

积分
0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11-12-19 15:33: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企业管理,是一门可持续性钻研的课题,它随着市场的变化,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劣,行业趋势等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太强调对模式或是型态的争论,而忽略了公司治理的实质。设立公司治理机制的目标,不论在哪一种模式下,都是为了能够解决代理人问题,降低公司控制人和管理者的寻租空间。对此,学者施莱佛和维西尼指出,公司治理应该保障公司资金的提供方, 无论他们是股东或是债权人,能够得到合理的回报。
  在中国现阶段,对于上述仍显抽象的企业管理本质,我有一个更具操作性的描述——好的公司治理就是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或外部机制,使得以下不等式成立:ROIC≧WACC。这里,ROIC代表的是投入资本的回报,WACC是加权平均资金成本。假定一个企业的ROIC是15%,意味着这家企业每投入一元的资本能够赚一毛五的税后利润;如果这家企业的WACC是10%,那这家企业获得一元资本所需支付的成本是一毛钱。如果一家企业能够持之以恒地以ROIC≧WACC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这些投资就能够带来正的经济附加值,提升企业基本面,从而使企业的利益攸关方受益。这样,投资决策人的寻租空间缩小,其代理人问题也得到实质性的控制。作为佐证,试想一下亚洲金融危机前的韩国财团。1996年度,韩国前三十大财团的平均负债权益比达到了600%,而ROIC平均只有3%—4%。ROIC远小于加权平均资金成本。这样一种微观经济基础反映了极为严重的代理人问题,必然带来金融危机——因为太多的投资没有效益,迟早会转换成银行坏账。
  在一个利率高度管制、年度贷款规模高达十万亿人民币而大部分投资决策主体又是国企甚至地方政府的背景下,WACC被人为地压得很低,而ROIC也被人为地放大。在这样一种制度扭曲下,ROIC≧WACC失去了应有的指导资源配置和解决代理人问题的功能。在这里讨论公司治理的实质,彰显的其实是进一步的体制改革对全面提升企业管理的意义。深化结构性改革的下一步,是让生产要素(资金、土地、劳动力等)能够完全市场化,其价格由供需双方决定。这样,ROIC≧WACC才不失其功能;这样,讨论公司治理才有其实质含义。公司治理其实取决于公共治理和政府治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安徽大学论坛 ( 皖ICP备11003929号-3 )

GMT+8, 2025-8-21 15:03 , Processed in 0.097246 second(s), 4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6-2025 安徽大学论坛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