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nicole

7夕愛情表白 英文註釋版(30楼更新七夕介绍)

[复制链接]

179

主题

4102

回帖

4802

积分

版主

积分
4802

社区居民

 楼主| 发表于 2008-8-8 12: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179

主题

4102

回帖

4802

积分

版主

积分
4802

社区居民

 楼主| 发表于 2008-8-8 12: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

人们传说在七夕的夜晚,抬头可以看到牛郎织女的银河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

女孩们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过去婚姻对于女性来说是决定一生幸福与否的终身大事,所以,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夜静人深时刻,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179

主题

4102

回帖

4802

积分

版主

积分
4802

社区居民

 楼主| 发表于 2008-8-8 12: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


七夕节始终和牛郎织女的传说相连,这是一个很美丽的,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成为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 。

相传在很早以前,南阳城西牛家庄里有个聪明.忠厚的小伙子,父母早亡,只好跟着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马氏为人狠毒,经常虐待他,逼他干很多的活,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给他九头牛,却让他等有了十头牛时才能回家,牛郎无奈只好赶着牛出了村。

牛郎独自一人赶着牛进了山,在草深林密的山上,他坐在树下伤心,不知道何时才能赶着十头牛回家,这时,有位须发皆白的老人出现在他的面前,问他为何伤心,当得知他的遭遇后,笑着对他说:“别难过,在伏牛山里有一头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喂养它,等老牛病好以后,你就可以赶着它回家了。

牛郎翻山越岭,走了很远的路,终于找到了那头有病的老牛,他看到老牛病得厉害,就去给老牛打来一捆捆草,一连喂了三天,老牛吃饱了,才抬起头告诉他:自己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触犯了天规被贬下天来,摔坏了腿,无法动弹。自己的伤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个月才能好,牛郎不畏辛苦,细心地照料了老牛一个月,白天为老牛采花接露水治伤,晚上依偎在老年身边睡觉,到老牛病好后,牛郎高高兴兴赶着十头牛回了家。

回家后,嫂子对他仍旧不好,曾几次要加害他,都被老牛设法相救,嫂子最后恼羞成怒把牛郎赶出家门,牛郎只要了那头老牛相随。

一天,天上的织女和诸仙女一起下凡游戏,在河里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二人互生情意,后来织女便偷偷下凡,来到人间,做了牛郎的妻子。织女还把从天上带来的天蚕分给大家,并教大家养蚕,抽丝,织出又光又亮的绸缎。

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男耕女织,情深意重,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长,这事很快便让天帝知道,王母娘娘亲自下凡来,强行把织女带回天上,恩爱夫妻被拆散。

牛郎上天无路,还是老牛告诉牛郎,在它死后,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着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话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着自己的儿女,一起腾云驾雾上天去追织女,眼见就要追到了,岂知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一挥,一道波涛汹涌的天河就出现了,牛郎和织女被隔在两岸,只能相对哭泣流泪。他们的忠贞爱情感动了喜鹊,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王母娘娘对此也无奈,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鹊桥相会。

后来,每到农历七月初七,相传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能让自己能象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能有如意称心的美满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节。

179

主题

4102

回帖

4802

积分

版主

积分
4802

社区居民

 楼主| 发表于 2008-8-8 12: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夕文化及传说背景



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就不得不提到天上的牵牛星和织女星。早在《诗经》中就有记载,“维天有汉,监亦有光。岐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衋彼牵牛,不以报箱”。后来,牵牛星、织女星开始有了人的形态,爱情的灵感充盈其中。据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会会长赵建文介绍,牛郎织女的传说到春秋战国时已渐趋完整,汉代时已有人把它由民间故事整理成诗歌:“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早期神话传说的流传多以诗词为载体,所以尽管牛郎织女的故事流传了下来,却是以诗歌的形式呈现出来的,后来话本志怪小说戏剧兴盛繁荣,才使得牛郎织女的传说真正拉开了讲故事的架式,包括背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来龙去脉等,眉目清晰,详细完整。干宝《搜神记·董永之妻》便是这个流传甚广的民间故事最早的版本,讲述了董永的孝心感动了上天,天帝派织女下凡与他结为夫妇,助他偿债。而《搜神记》中的另一篇《毛衣女》,则讲了一位下凡的羽衣仙女,与豫章新喻县一名男子结为夫妇的故事。后来的“天仙配”传说大概是这两则故事加上古老的牵牛织女星的传说糅合起来,最后形成了今天人们耳熟能详的传说。

179

主题

4102

回帖

4802

积分

版主

积分
4802

社区居民

 楼主| 发表于 2008-8-8 12: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是一个情人节,

或许你现在有佳人相伴,或许你在远方想念,又或许你还是在孤单的期盼?

亲。

一切都是美好的,你现在感觉很幸福你可以说下你现在的幸福。

你现在不幸福,你也可以回忆以前的幸福。

或是期望以后的幸福。

我们的目标是。没有不幸福。

179

主题

4102

回帖

4802

积分

版主

积分
4802

社区居民

 楼主| 发表于 2008-8-8 13:39: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夕节简介】

  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七桥节”、“女儿节”或“七夕情人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西关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

  七夕别称“星期”。王勃的《七夕赋》“伫灵匹于星期,眷神姿于月夕”把星期与月夕相提并论,点出了一年四季中与亲情、与爱情相关的最美好、也最凄楚动人的两个夜晚。大约正因如此吧,后人便把男女成婚的吉日良辰叫作“星期”。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银河象一座天桥横贯南北,在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

  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

  人们传说在七夕的夜晚,抬头可以看到牛郎织女的银河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

  女孩们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仙女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过去婚姻对于女性来说是决定一生幸福与否的终身大事,所以,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夜静人深时刻,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七夕节别称】

  双七,此日月、日皆为七,故称,也称重七。

  香日:俗传七夕牛女相会,织女要梳妆打扮、涂脂抹粉,以至满天飘香,故称。
 
  星期,牛郎织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别,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称这一日为星期。

  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风俗,故称。

  女节,七夕节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赛巧等为主要节俗活动,故称女节,亦称女儿节、少女节。

  兰夜,农历七月古称“兰月”,故七夕又称“兰夜”。

  小儿节,因为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为之,故称。

  穿针节,因为这天有穿针的习俗,故称。

179

主题

4102

回帖

4802

积分

版主

积分
4802

社区居民

 楼主| 发表于 2008-8-8 13:40: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夕节诗词】

    古诗十九首之一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七夕(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织女渡鹊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这首诗传说是唐朝的一个六岁的小孩,林杰写的,在一些地方广为传诵,七夕望月之时往往吟哦。

    鹊桥仙(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夕词(唐)崔颢

  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
  长信深阴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
  班姬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

    七夕(唐)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七夕(宋)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七夕(唐)曹松

  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鹊横流。
  彤云缥缈回金辂,明月婵娟挂玉钩。
  燕羽几曾添别恨,花容终不更含羞。
  更残便是分襟处,晓箭东来射翠楼。

    七夕(唐)崔国辅

  太守仙潢族,含情七夕多。
  扇风生玉漏,置水写银河。
  阁下陈书籍,闺中曝绮罗。
  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

    七夕(唐)崔涂

  年年七夕渡瑶轩,谁道秋期有泪痕?
  自是人间一周岁,何妨天上只黄昏。

    七夕(唐)窦常

  露盘花水望三星,仿佛虚无为降灵。
  斜汉没时人不寐,几条蛛网下风庭。
  楚塞馀春听渐稀,断猿今夕让沾衣。
  云埋老树空山里,仿佛千声一度飞。

    七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七夕(唐)杜牧

  云阶月地一相过,未抵经年别恨多。
  最恨明朝洗车雨,不教回脚渡天河。

    七夕(唐)杜审言

  白露含明月,青霞断绛河。天街七襄转,阁道二神过。
  袨服锵环佩,香筵拂绮罗。年年今夜尽,机杼别情多。

    七夕赋咏成篇(唐)何仲宣

  日日思归勤理鬓,朝朝伫望懒调梭。
  凌风宝扇遥临月,映水仙车远渡河。
  历历珠星疑拖佩,冉冉云衣似曳罗。
  通宵道意终无尽,向晓离愁已复多。

    七夕(唐)李贺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奉和七夕两仪殿会宴应制(唐)李峤

  灵匹三秋会,仙期七夕过。查来人泛海,桥渡鹊填河。
  帝缕升银阁,天机罢玉梭。谁言七襄咏,重入五弦歌。

    同赋山居七夕(唐)李峤

  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花庭开粉席,云岫敞针楼。
  石类支机影,池似泛槎流。暂惊河女鹊,终狎野人鸥。

    七夕歌(唐)刘言史

  星寥寥兮月细轮,佳期可想兮不可亲。
  云衣香薄妆态新,彩輧悠悠度天津。
  玉幌相逢夜将极,妖红惨黛生愁色。
  寂寞低容入旧机,歇著金梭思往夕。
  人间不见因谁知,万家闺艳求此时。
  碧空露重彩盘湿,花上乞得蜘蛛丝。

    七夕(唐)李商隐

  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七夕偶题(唐)李商隐

  宝婺摇珠佩,常娥照玉轮。灵归天上匹,巧遗世间人。
  花果香千户,笙竽滥四邻。明朝晒犊鼻,方信阮家贫。

    壬申七夕(唐)李商隐

  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风轻惟响佩,日薄不嫣花。
  桂嫩传香远,榆高送影斜。成都过卜肆,曾妒识灵槎。

    辛未七夕(唐)李商隐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七夕寄张氏兄弟(唐)李郢

  新秋牛女会佳期,红粉筵开玉馔时。
  好与檀郎寄花朵,莫教清晓羡蛛丝。

    七夕(唐)李中

  星河耿耿正新秋,丝竹千家列彩楼。
  可惜穿针方有兴,纤纤初月苦难留。

    七夕(唐)刘威

  乌鹊桥成上界通,千秋灵会此宵同。
  云收喜气星楼晓,香拂轻尘玉殿空。
  翠辇不行青草路,金銮徒候白榆风。
  采盘花阁无穷意,只在游丝一缕中。

179

主题

4102

回帖

4802

积分

版主

积分
4802

社区居民

 楼主| 发表于 2008-8-8 13:41: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夕二首(唐)刘禹锡

  河鼓灵旗动,嫦娥破镜斜。满空天是幕,徐转斗为车。
  机罢犹安石,桥成不碍槎。谁知观津女,竟夕望云涯。
  天衢启云帐,神驭上星桥。初喜渡河汉,频惊转斗杓。
  馀霞张锦幛,轻电闪红绡。非是人间世,还悲后会遥。

    七夕诗(唐)卢纶

  凉风吹玉露,河汉有幽期。星彩光仍隐,云容掩复离。
  良宵惊曙早,闰岁怨秋迟。何事金闺子,空传得网丝。

    七夕诗(唐)卢纶

  祥光若可求,闺女夜登楼。月露浩方下,河云凝不流。
  铅华潜警曙,机杼暗传秋。回想敛馀眷,人天俱是愁。

    七夕(唐)卢殷

  河耿月凉时,牵牛织女期。欢娱方在此,漏刻竟由谁。
  定不嫌秋驶,唯当乞夜迟。全胜客子妇,十载泣生离。

    七夕(唐)杜甫

  牵牛在河西,织女处河东。
  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

    七夕(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七夕(唐)清江

  七夕景迢迢,相逢只一宵。月为开帐烛,云作渡河桥。
  映水金冠动,当风玉佩摇。惟愁更漏促,离别在明朝。

    七夕醉答君东(明)汤显祖

  玉名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
  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韩庄闸舟中七夕(清)姚燮

  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
  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

行香子(七夕)
     (宋)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七夕节歌谣】
[编辑本段]
     乞巧歌

  天皇皇地皇皇, 俺请七姐姐下天堂。
  不图你的针,不图你的线,光学你的七十二样好手段。

之二:

  巧芽芽,生的怪。盆盆生,手中盖;
  七月七日摘下来,姐姐妹妹照影来;
  又像花,又像菜,看谁心灵手儿快

    织女乞巧歌

  乞手巧,乞容貌;
  乞心通,乞容颜;
  乞我爹娘千万岁,乞我姐妹千万年。





179

主题

4102

回帖

4802

积分

版主

积分
4802

社区居民

 楼主| 发表于 2008-8-8 13:42:1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羊的补充,我来完整点

41

主题

2425

回帖

2507

积分

三星会员

积分
2507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8-8-8 22: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不用...
一起为论坛添砖加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安徽大学论坛 ( 皖ICP备11003929号-3 )

GMT+8, 2025-8-16 11:23 , Processed in 0.144998 second(s), 3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6-2025 安徽大学论坛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